減材制造的獨特優勢增材制造,更廣為人知的3D打印,最初始于20世紀80年代。那時候,這是一個為高級工程研究實驗室保留的新穎概念。在20世紀90年代,由于其能夠創建定制醫療設備,3D打印在醫療領域引起了轟動。到了21世紀初,開源運動將3D打印帶入了業余愛好者和企業家的家中。在此期間,人們將其稱為所有制造業的未來。它仍然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技術,但減材制造仍然比3D打印提供許多優勢。
減材制造技術是從塊中移除材料以制作3D部件的技術。
它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制造工藝,如銑削,車削甚至注塑成型。另一方面,增材制造工藝通過連續添加材料層來構建3D零件。
盡管3D打印機的成本持續下降,但3D打印許多部件的成本仍然高于加工它們的成本。打印機本身具有成本競爭力,但3D打印機使用的材料成本很高 - 特別是涉及金屬時。
打印部件有點像制作煎餅 - 第一個通常被扔進垃圾桶。這構成了高成本材料的浪費。此外,3D打印機更加挑剔,并且在未使用或操作員交換材料時需要經常校準和重新校準。
3D打印部件還需要額外的后處理以實現有吸引力的表面處理。
制造過程的附加組件意味著3D打印機外的零件在半徑周圍具有條紋和階梯邊緣。這些表面需要減材制造工藝才能完成。大多數減材制造工藝可以生產成品表面。
即使增材制造的條紋表面是可接受的,3D打印機技術仍然不如減材制造可靠。具有良好可重復性的高可靠性機器昂貴并且需要頻繁維護,而低端設備通常不能生產具有一致質量的部件。
3D打印可以吸引原型,但它通常僅限于適合原型。由于可用的3D打印材料有限,并且最終的機械性能并不總是與機加工零件的機械性能一樣好,因此3D打印部件可能不夠堅固或不夠精確,無法用于測試目的。因此,有時使用減材制造工藝和生產材料進行原型制造是有意義的。
通常,減材制造技術對設計者來說更為熟悉。
許多設計師甚至依賴于CNC銑床和車床中常見的某些功能。對于這些人來說,3D打印可以增加成本,沒有明顯的好處。隨著許多機械加工廠能夠使用傳統技術在一夜之間生產零件,3D打印的相對速度變得沒有實際意義。
雖然增材制造在某些應用中具有吸引力,但良好的舊銑削,車削和成型通常更適合于手頭的工作